当地时间1月20日,2023-2024赛季雪橇世界杯德国阿尔滕贝格站落下帷幕,这场被誉为“冰雪F1”的赛事吸引了全球顶尖选手的参与,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中,运动员们以超过130公里的时速在蜿蜒的冰道上飞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速度与技术的巅峰对决。
本站比赛的最大亮点莫过于21岁的挪威选手埃里克·霍尔姆(Erik Holm),这位首次参加世界杯分站赛的新人,在男子单人雪橇项目中以两轮总成绩1分38秒452力压群雄,成为近十年来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霍尔姆在赛后采访中难掩激动:“这条赛道以难度著称,但我金年会从小的训练目标就是征服它,今天的成绩证明,年轻一代已经准备好了。”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来自加拿大的女子选手莉娅·卡特(Leah Carter),她在女子单人项目中以0.003秒的微弱优势险胜德国名将安娜·贝雷特(Anna Berreiter),终结了后者在本赛季的三连冠纪录,卡特的技术教练马克·杜兰(Mark Duran)透露:“莉娅在弯道控制上做了针对性调整,最后一轮的9号弯堪称完美。”
尽管新人表现抢眼,老将们依然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37岁的奥地利双人组合托比亚斯·阿尔特(Tobias Arlt)和托比亚斯·文德尔(Tobias Wendl)以0.12秒的优势夺冠,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第23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阿尔特在赛后感慨:“我们比年轻人多的是经验,但每一场比赛都在学习他们的冲劲。”
德国队队长费利克斯·洛赫(Felix Loch)则在男子单人项目中摘得铜牌,这位34岁的三届冬奥会冠军坦言:“现在的竞争比十年前激烈得多,但站上领奖台仍然让我感到骄傲。”
阿尔滕贝格赛道全长1383米,包含15个弯道,其中7号弯因连续反向急转被称为“冠军试金石”,本站比赛共有4名选手在此处失误导致翻橇,其中包括上届亚军意大利的多米尼克·菲施纳勒(Dominik Fischnaller),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代表汉斯·格鲁伯(Hans Gruber)表示:“这条赛道对选手的爆发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限考验。”
本赛季,雪橇器材的科技升级成为热议话题,多家代表队引入了新型碳纤维橇体,其空气动力学设计可减少5%的阻力,德国队技术总监克劳斯·穆勒(Klaus Müller)透露:“我们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了每位选手的橇刃角度。”国际雪橇联合会已宣布将于下赛季实施更严格的器材规范,以避免技术差距过大影响公平性。
中国雪橇队本次派出5名选手参赛,最好成绩来自双人组合黄佳浩/王世伟的第11名,领队张振宇表示:“我们与顶尖选手的差距正在缩小,尤其是在弯道通过率上提升了7%。”据悉,中国队已获得明年世锦赛的满额参赛资格,下一步将重点提升起跑阶段的爆发力训练。
随着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的临近,雪橇运动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本站比赛现场观众超过1.5万人,德国电视台收视率同比上涨30%,国际奥委会委员萨拉·刘易斯(Sarah Lewis)指出:“这项运动正在打破‘小众’标签,它展现的人类极限魅力是跨越国界的。”
夜幕降临,阿尔滕贝格的冰道再次归于寂静,但运动员们的速度传奇仍在继续,下一站世界杯将于两周后在拉脱维亚锡古尔达举行,届时,冰面上的角逐将再度点燃全球冰雪爱好者的热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