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15日,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在加拿大卡尔加里拉开帷幕,中国冰壶队以全新阵容亮相,在首场循环赛中以8比5力克传统强队瑞典,取得开门红,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队冲击奖牌奠定了信心,也让国际冰壶界对这支年轻队伍的潜力刮目相看。
新老交替阵容初显锋芒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大胆启用“以老带新”的阵容:四垒由29岁的队长王智宇领衔,三垒位置则交给了22岁的新星李雪菲,二垒和一垒分别由经验丰富的张鑫和首次参加世锦赛的18岁小将陈昊组成,赛前,这支平均年龄仅24岁的队伍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他们在首战中用精准的投壶和沉稳的战术执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比赛开局阶段,瑞典队凭借四垒尼克拉斯·埃丁的两次双击拿到2分,但中国队从第三局开始反击,李雪菲在关键第七局打出一记完美的“双飞”战术,清空对手得分壶的同时为中国队拿下3分,将比分反超为5比4,赛后技术统计显示,中国队整体成功率高达87%,远超瑞典队的79%,其中新秀陈昊的一垒成功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2%。
科技助力训练成果显著
中国冰壶协会秘书长李明透露,队伍在备战期间引入了AI辅助训练系统,这套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冰壶轨迹模拟器”能实时分析运动员的投壶力度、旋转角度和冰面摩擦系数,帮助队员在赛前针对不同冰况调整战术,本场比赛第八局,王智宇正是根据系统积累的瑞典队数据,选择了一记非常规的“占位壶”战术,成功限制了对手的得分机会。
“科技手段让我金年会们对比赛有了更科学的预判,”主教练张卫平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队员的临场发挥,今天年轻选手顶住了压力,尤其是李雪菲在第七局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
冰壶运动在中国持续升温
这场胜利在国内体育圈引发热议,央视体育频道直播收视率达到1.2%,创下非冬奥会期间冰壶赛事的新高,北京朝阳区某冰壶俱乐部负责人表示,赛后24小时内接到超过50个咨询电话:“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他们都说被电视里中国队的那记双飞壶圈粉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冰壶的群众基础正在快速扩大,据中国冰壶协会统计,全国注册俱乐部数量从2020年的37家增长至目前的211家,青少年培训体系已覆盖23个省份,本次世锦赛组委会特别提到,中国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量仅次于东道主加拿大队,其中抖音“#冰壶世锦赛”话题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
国际冰壶联合会点赞赛事组织
本届世锦赛是新冠疫情后首次全面开放观众入场的冰壶顶级赛事,卡尔加里奥林匹克体育馆的4500个座位售罄,其中约15%的观众手持中国国旗,国际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内斯特别称赞了中国队的表现:“他们证明了冰壶运动正在全球更广泛地区蓬勃发展,中国年轻选手的技术细腻度甚至超过部分欧洲传统强队。”
赛事期间,中国代表团还与挪威、瑞士等队开展了技术交流,挪威队教练奥拉夫·穆埃在训练间隙向中国队员分享了高原冰场适应经验,而中国队的体能训练师则受邀在组委会组织的论坛上介绍“低温环境肌肉激活方案”。
明日迎战卫冕冠军
根据赛程,中国队将在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迎战卫冕冠军加拿大队,后者在首日比赛中以9比3横扫德国,展现出强劲的卫冕势头,历史交锋记录显示,中国队在世锦赛上与加拿大的交手胜率仅为28%,但去年12月的世界杯分站赛上,中国队曾以6比5险胜对手。
“我们会认真研究加拿大的录像,”王智宇在混合采访区表示,“他们的四垒布拉德·古休是世界上最稳定的选手之一,但我们的优势在于团队配合的默契度。”据悉,中国队已申请将原定上午的训练调整至晚间,以更好适应与加拿大队比赛时的生物钟。
行业专家展望发展前景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教授指出,冰壶运动在中国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北冰南展’战略推进,上海、广州等地已建成12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冰壶场馆,这项运动兼具智力博弈和团队协作特性,特别适合在校园推广。”她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冰壶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亿元。
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也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看到新一代中国冰壶选手的成长令人振奋,他们的成功将激励更多青少年踏上冰面,体验‘冰上国际象棋’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轮椅冰壶队同日也在世锦赛轮椅组比赛中获胜,实现国家队双线告捷。
这场胜利对中国冰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新周期阵容的首次国际大赛考验,更展现了后冬奥时代中国冬季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正如国际冰壶联合会官网评论所言:“当东方智慧遇上传统冰壶战术,这项运动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