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金年会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身材瘦高、眼神专注的少年吸引了全场目光,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当被问及获胜感受时,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语气坚定地说:“比赛让我更加自信,场上只能靠自己。”
这句话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分量,在旁人看来,击剑是一项孤独的运动——选手独自站在剑道上,面对对手和裁判,没有队友可以依赖,每一次出击、每一次防守都需要独立决策,姜鑫瑞从7岁开始接触击剑,四年时间里,他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比赛,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第一次参加比赛时,我紧张得手都在抖。”姜鑫瑞回忆道,“站在剑道上,听到周围观众的呐喊,大脑一片空白,结果很快就输掉了比赛。”那次失利后,他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教练告诉他:“击剑场上,没有人能帮你,你只能靠自己。”这句话成了他训练的动力。
每天放学后,当其他同学在家玩耍或看电视时,姜鑫瑞都要进行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步伐练习、技术动作、体能训练、实战对抗......枯燥重复的训练内容没有消磨他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知道,所有这些训练都是为了在比赛中那关键时刻能够靠自己做出正确反应。”
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最初选择击剑是因为觉得“很帅”,但随着训练和比赛的深入,他逐渐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责任感。“有一次他发烧,仍然坚持要去训练,说如果缺席一次,比赛中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动作不熟练而输掉。”
这种自律精神在今年的比赛中得到了回报,在半决赛的关键时刻,姜鑫瑞在14-14平的情况下,顶住压力,以一记精准的刺击得分,闯入决赛。“那一刻,我听到全场观众的欢呼,但我的内心异常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一剑是我依靠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完成的。”
中国击剑队前国手李娜表示:“击剑运动不仅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通过这项运动学会如何依靠自己,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非常有益。”
除了技术上的提高,击剑比赛还给姜鑫瑞带来了心态上的转变。“以前输了比赛会很难过,现在我会想哪里做得不好,回去怎么改进。”他说,“每次比赛都让我更自信,因为我知道只要努力训练,就能看到进步。”
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剑道上,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姜鑫瑞的班主任老师注意到,这个曾经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现在能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做报告。“击剑训练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结束后,姜鑫瑞没有太多时间庆祝,他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训练中,明年他将参加更高年龄组的比赛,面对更强的对手。“我知道挑战会更大,但我已经准备好了,场上只能靠自己,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
这句话不仅是一个年轻运动员的感悟,也是击剑这项运动的精髓所在,在长14米、宽1.5米的剑道上,没有侥幸,没有依赖,只有日复一日的训练和赛场上的独自奋战,姜鑫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体育精神不仅仅是赢得比赛,更是在挑战中认识自己、依靠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随着中国击剑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用手中的剑,不仅挑战着对手,更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在这条孤独而又充满荣耀的剑道上,每个选手都明白:比赛让我更加自信,场上只能靠自己。
评论